封面资讯 协会动态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出版著作 活动剪影 大事记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冰雪画网 > 雪岭寒林犹未尽,冰川玉山又一峰
雪岭寒林犹未尽,冰川玉山又一峰
作者:卢平   文章来源:中国冰雪画派   加入时间2015/12/31 10:11:26

2004年7月于志学在新疆冰川一号写生

雪岭寒林犹未尽,冰川玉山又一峰
卢平  

     
      1993年,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创作进入第三阶段:表现冰雪的宏观世界、反映世界性题材、进行“三极绘画”等。
      在于志学的画室里,既往创作的那种晶莹剔透的冰块、琼枝玉叶的树挂和茫茫苍苍的雪原被博大雄伟、威严崇峻的冰川雪谷所取代。那别开生面的冰川雪山的恢宏气势和它的节奏韵律,令人有一种眼前一震的清新之感。虽说题材依旧是冰雪世界,但较之过去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更加深邃,是于志学冰雪画创作的新的高峰。

于志学先生乘飞机看珠穆琅玛峰峰,科学带给人类的便利

 
      1979年冰雪山水画诞生后,给他带来了诸多荣誉。在一般人看来,他已经功成名就,完全用不着再呕心沥血攀登新的高峰,可他则不然。他认为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冰雪山水画还有缺憾。“人们称我的作品为‘冰雪山水画’,但严格来说,我的画只解决了冰、雪、树、水的问题,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冰雪山水画’决不能缺少‘山’这一大要素”。因此,于志学把研究表现雪山的技法和语言的问题列入了自己设定的第三创作阶段。自1989年起,他在完成对北国冰雪山水画的第二阶段的研究之后,就逐渐转入对冰川雪山和“三极绘画”——南极、北极和中极珠穆朗玛峰的研究。

于志学在座谈会上介绍冰雪山水画审美内涵

      南极、北极和以珠穆朗玛峰为主体的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的“三极”地带,是令人向往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也是人类征服地球的最后空间。这块神奇的土地吸引了很多科学家和探险家对这一地区进行海洋、冰川、气象和环境等诸方面考察,取得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具有前无古人的历史意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国画家去开拓、去表现。因为传统的雪景画表现不了冰,自然就画不了“三极”。因此,在于志学看来,对“三极”冰川雪山的研究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它是构成“冰”“雪”“山”“水”画的要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冰川雪山在中国画的表现领域里,还是一个空白,向它进军,同人类征服“三极”的意义一样重大。

手捧“登珠峰”证书与飞行员合影-卢平摄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于志学创造冰雪山水画新的技法——排比法,攻克了表现雪山的难关。面对着重峦叠嶂的庞大雪山贯穿的冰雪山水画,一种庄严、冷峻的神圣之感扑面而来,使人感到自我是这样渺小。于志学说:“我研究学问,都是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画冰川雪山也是这样。没有条件亲自去登珠穆朗玛峰,我就收集大量的有关雪山冰峰的图片、录像片,反复观察、研究,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创作的方便,就连看电视也作为探入和体验生活的一种手段。画冰川雪山要比我从前画雪松树挂还困难。我画北国大兴安岭的雪原,虽然是白皑皑一片,但它有黑色树干和黑色的河流,可以上墨;画雪中的庐山、黄山可以通过未被雪完全覆盖、裸露出的黑色山石来表现墨韵;而珠穆朗玛峰和南北极的冰川雪山,自身没有黑色物体,只是洁白一片,这就给画家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艺术实践,我才找到画珠穆朗玛峰的冰川雪山可通过光影、明暗关系和黑色的云雾来表现墨韵;画南北两极的冰峰雪谷,可用深蓝色的大海来体现中国画的墨韵。”

2009年鸟瞰珠穆朗玛峰证书

      在于志学表现的人类征服大自然最后一个圣地——“三极绘画”的作品,除了那些苍茫气势的作品之外,还有一幅作品《消融》。于志学没有刻意去表现冰川雪谷的威严和冷峻,画面上阳光照耀下的一个巨大冰川上结满了一个个晶莹透明的冰溜,正在悄然融化,形成涓涓之水汇入大海。在这幅作品中,他紧紧把握住世界屋脊冰雪消融这一主题,突出地表现了冰雪融化自己、滋润万物无私奉献这一本质。冰川融化汇入长江、黄河,孕育了两岸人民,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这里,他以艺术家饱满火热的激情赋予这个清凉世界以无限的人文情怀。他把自己与大自然、与祖国、与人民融为一体,给作品赋予新的内涵。《剑峰》则是他的又一匠心之作,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如同一把把寒光闪烁的利剑刺向蓝天,给人一种震慑威逼的力量。冰川有温和的一面,也有冷酷无情的另一面。强者可以检验自己的韧性、耐力和能力,但对待弱者,却不宽容、怜悯。于志学紧紧把握住冰川具有的这一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辩证哲学思想,催人奋进,折射出画家对人生对生命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南极长城站与汪大立站长和杨清华研究员

      “画为心迹,境由心造”,从这些冰川作品来看,于志学的艺术思想更加成熟。而他对自己提出的“十年画树,百年画山”的座右铭,意味着他今后仍要探索不止,奋争不息。
        一个艺术家一生中能有一点突破都十分不易,能有这样全面的突破就更加难能可贵。于志学创造了“于家样”的冰雪山水画之后,又转向了冰川雪山的研究,解决了传统中国画表现冰川雪山的难题,尤其是对南北两极和珠穆朗玛峰冰川雪山的描绘,更是突破了中国画没有表现过的领域。“三极绘画”的出现,标志着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自《美术家通讯》 1996年第4期(中国冰雪画派网编辑)

1992年 半月晚晴 136x68

1992年 故乡 135x135

1992年 雪影 136x68

1992年 银梦悠悠 154x90

1992年-月光曲  112x90

1993年 雪山颂  186x90

1999年 南极风光


本文作者卢平简介

     卢平,195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辽宁省盖县。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毕业,获医学学士,为黑龙江省医院主任医师。       2002年后转行,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现为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于志学美术馆研究员,曾著有《中国名画家全集于志学》 《于志学艺术思想研究》 《于志学艺术世界刍议》,主编了《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 《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 《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 《冰雪画教学》、《冰雪画教学Ⅱ》《荒原劲草》 《冰雪缘》 《冰雪恋歌》 《冰雪画派》 《冰雪山水画论2》 《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 《美术人生 于志学》 及多种画集,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协会动态
王金华: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流变
陈国义:我画冰雪山水画的几点体会
刘仁礼:​浅议黄土高
李卫东:我的新矾墨汉画艺术
刘春华:论雪皴法在冰雪画创作的运
罗丽亚:浅谈中国画的色彩美和冰雪
刘丽焕: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
张军:以冰雪画矾墨语言构架抽象绘
学术研究
心有所想,象有所应——于志学访谈
雪染黄山亦有情 于志学画黄山访谈
北疆熔铸的雄健风骨:评于志学的绘
大自然之子——于志学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于志学:百折不挠 九死不悔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
出版著作
于志学发表在媒体封面的肖像和作品
于志学历年出版物
赏月图
圣殿祈祷
极地冰屋
圣灵之光
炊烟初熄
 
友情链接   更多···
Support:www.tmeishi.com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冰雪画派 本站网址:www.zgbxhw.com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冰雪画派》编辑部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于志学艺术园

备案号: 皖ICP备1402234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