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资讯 协会动态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出版著作 活动剪影 大事记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冰雪画网 >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作者:卢平   文章来源:中国冰雪画派   加入时间2016/4/26 9:12:22

于志学作品 :2002年 黄山雪韵图

希什金与于志学——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卢平)

   赞美森林的希什金
    走进希什金的绘画里,你会如同徜徉在19世纪俄罗斯不朽的文学、音乐和建筑的艺术魅力之中。希什金的绘画使你感到大森林有着深不可测的艺术魔力,把你探求生命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转向对人类默默奉献的大自然,并对它纯美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产生出无穷无尽的遐想。
     翻开沉甸甸的希什金画卷,很难想象在19世纪欧洲古典人物画仍十分盛行的年代,还会有谁像希什金那样对大森林的执迷一往情深。从他24岁画的第一幅油画《圣彼得堡风光》到他逝世前完成的最后一幅《橡树林》,他一共经历了42年的创作生涯。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以不断地讴歌西伯利亚原始大森林为创作自始至终的主线,把他的绘画推向一个深不可测的境界,因而有着“俄罗斯森林之父”的美名。希什金画出了一幅幅位于亚洲广袤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辽阔、静谧、肃穆及多姿多彩,尤其是那俄罗斯深秋和夏日的时节。

2002年于志学参加中国西部风情画展


      在希什金的油画《松树林》中,他用他所熟悉的目光,满怀激情地去描述他所热爱的俄罗斯大森林中的每一根小草、一片树叶、一个石块。他用严谨细腻的笔触,把树的形状、树皮的颜色、树木的纹理、密度和质地做了最精心的刻画。俄罗斯人赞誉他“热爱森林直至树的最末细节,就像一个忠诚的儿子重视母亲脸上的皱纹一样”。看希什金的森林,使你有一种想要拥抱大自然的冲动。
     有人说希什金的绘画里有一种忧郁的情调。我细细地品察了他的作品。体现在他的笔下的无论是一株孤单的橡树还是大片大片茂密的松林,确实有一种特殊的俄罗斯深沉、幽远的忧郁弥漫其中。在《暴雨来临》这幅作品中,他的忧郁表现得最为明显。那浩渺无边、乌云密布的天空,似有一朵朵雷团在滚动。辽阔的俄罗斯原野一望无垠与黑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小溪旁有几棵单薄的小树,一棵已要枯朽,另一棵扭曲着弱不禁风的身躯,还有一棵已被刮倒在小溪旁。
     希什金这种忧郁可能来自于他的性格,可能来自于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可能来源于深沉的俄罗斯文学和悲怆的俄罗斯民歌的影响,也可能来自画家由自然而引发出的对人类命运的联想——每一棵树木都是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命运。希什金就是这样,把他热爱的大森林留给了世界,留给了永恒。

2002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讲座

   讴歌冰雪的于志学
    记得第一次走进于志学的画室时,我的心不由为之一震。立在画板上的一幅幅冰雪画面,立即把我带入一个充满神奇和梦幻般的冰雪世界。那茫茫的雪野上,身披白纱的林海一望无际,晶莹剔透的冰凌在春天的奏鸣下流淌出欢快的乐曲,伴随着消融的溪水流向蜿蜒曲折的密林深处;鹿儿在辽阔的雪野上尽情地奔跑,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一个壮丽令人神往的冰雪世界。
     在于志学所走过的六十多年人生旅途中,有四十个春秋是同描绘北国大自然冰雪的艺术生涯紧密相连的。他出生在东北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里,生长在大雪纷飞的关东塞外,从小就同冰雪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在他第一幅发表在《人民画报》上的冰雪处女作《春曲》中,他画的就是8岁那年,村头那棵大柳树留给他的美好印象。“我那柳树妈妈,浑身的枝条挂满了银霜,如同大海中的珊瑚一样,随风摇舞,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与落满枝头的鸟雀的鸣叫声交融在一起,汇成一曲春天的赞歌”。他以饱满的热情,轻快流畅的旋律,把千百年来人们谈虎色变的北国严冬描绘成一个充满勃勃生机、万物复苏、百鸟争鸣,充满迷人的春天气息。他以多年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独辟出的蹊径,赋予北国冰雪以新的意义,并把冰雪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凝练为“冷逸之美”。这种崇尚北国大自然的美学观在人类来到21世纪之际,愈发显出它耀眼的光辉。当人类今天已经有了保护生态平衡、回归自然精神的意识之后,对于志学40年前就率先有了这种先知先觉的直觉思维,怎能不令人由衷地称赞和感叹。
      说于志学不平凡,不仅在于他是千百来年用中国水墨画画冰的第一人和不用留白直接画雪第一人,还在于他创造的样式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来自于冰雪山水画中蕴含的一种内在美、形式美、韵味美和张力美,是由作品独具匠心的构成、崭新的技法和冰雪物象的本身产生出的一种强烈鲜明的形式感所致。由于于志学崇尚热爱大自然,使得他能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下多次来往于大、小兴安岭体验生活,并能在常人司空见惯的表面现象中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他把创作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大自然母亲,他多次恳切地说:“法在哪?法在自然中。”他用大自然给他的灵感和启迪化为的一种智慧和毅力,引导和鞭策自己永远做一个北部大自然忠诚的歌手。观他的雪松,玲珑剔透,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在北部雪野上,不正是他百折不挠从艺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2002年于志学在新西兰库克雪山写生

      有人或许会说,希什金和于志学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画种的画家,怎能放在一起评价。令我产生把他们二人相提并论的冲动,缘于我在欣赏希什金的画集中意外地发现他有两幅油画作品《冬天》和《辽阔的北国》,竟和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有着“同曲同工”之妙。这令我激动,也令我惊奇。我继续寻找来自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面对美妙的大自然那种不约而同的契合点。希什金和于志学都是北半球大自然风光的杰出“歌手”,他们以对北部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痴迷的爱,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激情。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北部雄浑博大深邃的意境,表现的都是大自然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景象。他们都不着意刻画西伯利亚和塞北大地的冷酷无情和肆虐的暴风雪,他们反映的是在地球的最北端,仍有着绿树茵茵、鸟语花香和无限的生命。他们的绘画艺术语言都是显而易见的,是人类共通的。希什金表现的是俄罗斯的夏季到深秋,于志学描绘的是北疆的初春与冬季,他们自然天成地相互补充、相互辉映,成为中俄两国艺术家共同创造北部大自然风景的典范。他们的艺术不是属于区域性,而是属于全人类。如果有人说他们的表现风格不尽相同,那就是希什金的大森林含有一种忧郁的魅力,是一种洗去了喧嚣浮躁后的深沉的庄严,体现出一种生命在承受重负中的力量;而于志学的作品充满一种冷逸的内涵,是一种排除了繁杂世俗后坦荡的庄严;希什金的忧郁沉浸于对往事的怀念、对命运的伤感、对人生的悲怆而获取了超越时空的力度,于志学的冷逸则以灵透的笔墨表现了北国冰雪大自然的灵魂,体现美学上“静照”的境界,追求精神的空灵、坦荡、无瑕、超然脱俗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意识。忧郁和冷逸都蕴藏着高深幽远韵味无穷的美学意境。
     文化艺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生活在地球这块热土之上的诸多国家、众多民族,虽然各有各的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但人类永远离不开的共同主题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希什金和于志学,他们的艺术意义在于此,他们的生命意义也在于此。
                  
2000年10月8日  写于清风阁

 

 

 

 

天缘心曲    136x136cm 2001年

缘心曲    136x136cm 2001年

2002年 黄山雪韵图 局部

2002年 黄山雪韵图 局部

本文作者卢平简介

       卢平,195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辽宁省盖县。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毕业,获医学学士,为黑龙江省医院主任医师。       2002年后转行,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现为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于志学美术馆研究员,曾著有《中国名画家全集于志学》 《于志学艺术思想研究》 《于志学艺术世界刍议》,主编了《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 《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 《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 《冰雪画教学》、《冰雪画教学Ⅱ》《荒原劲草》 《冰雪缘》 《冰雪恋歌》 《冰雪画派》 《冰雪山水画论2》 《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 《美术人生 于志学》 及多种画集,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

摘自《龙报》2001年4月7日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协会动态
王金华: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流变
陈国义:我画冰雪山水画的几点体会
刘仁礼:​浅议黄土高
李卫东:我的新矾墨汉画艺术
刘春华:论雪皴法在冰雪画创作的运
罗丽亚:浅谈中国画的色彩美和冰雪
刘丽焕: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
张军:以冰雪画矾墨语言构架抽象绘
学术研究
心有所想,象有所应——于志学访谈
雪染黄山亦有情 于志学画黄山访谈
北疆熔铸的雄健风骨:评于志学的绘
大自然之子——于志学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于志学:百折不挠 九死不悔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
出版著作
于志学发表在媒体封面的肖像和作品
于志学历年出版物
赏月图
圣殿祈祷
极地冰屋
圣灵之光
炊烟初熄
 
友情链接   更多···
Support:www.tmeishi.com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冰雪画派 本站网址:www.zgbxhw.com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冰雪画派》编辑部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于志学艺术园

备案号: 皖ICP备1402234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