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资讯 协会动态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出版著作 活动剪影 大事记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冰雪画网 >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作者:卢平   文章来源:中国冰雪画派   加入时间2016/4/22 10:27:51

1998年于志学在全国政协第九届一次代表大会上进行投票选举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卢平)

         每个人的生存土壤各不相同,其成功的因素也各有不同。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在总结他的艺术实践时谈到三点:一是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规划;二是具有在失败时能寻找到成功因素的那种能力;三是有着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当我们回过头来,通过于志学几十年来在各个不同时期立下的座右铭来追溯他通往艺术堂奥的每一个脚印时,不难寻出他几十年的艺术轨迹和成功真谛。
一、寻找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
        1960年,于志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美术之路,在黑龙江画报社任美术编辑。时值不久,他与王纯信创作的连环画《暴风骤雨》就获得了全国美展优秀奖。二十几岁便在黑龙江美术界崭露头角,他得到当时领导的器重,如果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凭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刻苦,完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很快成为国内优秀的连环画画家。然而,他的志向不在这里,他选择了另外一条充满荆棘的曲径。
       参加工作以后的于志学,区域意识迅速觉醒,他对当时塞外到处充满着江南文化的风情疑惑不解。为什么北方画家的笔下到处都是江南绘画的模式?难道东北就没有画家应该表现的题材?北方的冰雪世界是江南所不具备的气势磅礴之美。这种对北方故乡冰雪的热爱和区域文化意识的自觉,召唤他去表现和讴歌自己成长的家乡——北国的冰雪大自然。
        正因为于志学立下雄心大志,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催促他奋斗,推动他向前走,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坚守下去不回头。于志学立下的第一个座右铭就托起了自己艺术人生大厦。
二、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
       于志学的成功,除了每个成功者都必须具备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外,他与他的创造性思维有关。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一种精神,就是“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在于志学看来,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艺术家素质就是要有超乎一般的敏锐眼光,有思想,有情感,把自己捕捉到的东西,通过想象力运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形式要有独特性和鲜明的个人印迹,还要有自己坚持也尊重的见解。所以艺术这个专业,是最具创造力的事业,没有任何一个门类能像艺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于志学在创造冰雪山水画艺术语言的过程中也处处体现了这种创造精神。传统画雪景应用的是留白法、弹雪法、敷粉法等,虽然也表现了雪的自然状貌,但古人笔下的雪景多半反映了画家一种淡泊的心境,以雪自娱和一种孤芳自赏、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于志学想表现的北国冰雪则是如同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那种雄伟壮阔、妖娆美好、气势磅礴、浑厚奔放的北国风光。所以他必须舍弃和脱离传统雪景画的藩篱,依靠对冰雪物象的反复仔细观察,提炼自己的新语言,才能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首先,于志学从改变中国画材质——调剂入手。他把中国水墨画的调剂由清水变为矾水。调剂改变后他又开始研究冰雪画语言和技法,对中国画笔墨语言进行重结构,再创造。他创造了表现浩瀚雪海和平坦大雪原的泼白法;表现冰碴和雪的痕迹纹理质感符号的雪皴法;表现树挂、冰凌、冰块和雪团符号的重叠法;表现冰柱、冰凌流淌状貌符号的滴白法;表现雪山和冰川纹理、质地、明暗关系符号的排笔法等,并由此创造了自己的特有图式,创造了中国画新的画种。
          在他创建的冰雪画派这一艺术流派时,他也始终把创造理念作为画派生存发展的第一大要素。他亲自撰写的《冰雪画派宣言》的第一条就是“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在他担任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画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导师和高研班导师的教学工作中,他认为教学的根本就是开启学生的思维,他的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上。他让学生“拉开与前人的距离,拉开与老师的距离,拉开与同伴的距离”。一句话就是要在对传统中国画传承基础上变革、求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从冰雪画派成员的历届展览和他们的作品中可验证于志学倡导的创造精神。
         除了在艺术实践上,在艺术理论建树上,于志学也依然敢于开先河,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学说,例如,“冷逸之美”“墨有韵、白有光”“用光——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中国美术的新传统主义时代”“冷文化”等全新美学概念和艺术主张。

1995年-在冰凌中激荡(于志学)


三、万法之源,自在为本
        于志学之所以能在前人没有耕耘过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冰雪山水画,还得助于他能够不断地从大自然母亲身上汲取各种养料,融化吸收、为他所用。由于他特殊的童年,他的记忆就是荒原、野草、麻雀、乌鸦、雪兔和狼,以及白雪皑皑的原野,银装素裹的雪松,玲珑剔透的“大柳树妈妈”……童年给他的所有美好几乎都和大自然有关。因此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对大自然的迷恋、崇拜和热爱无以复加,达到虔诚的地步。
        正是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数十次到大、小兴安岭,他逐渐理解了佛经的“进退无碍,心离烦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超凡脱俗的大自在境界。
         在生活上,于志学是一个没有他求、很容易自我圆满的人,这也是得佛家“大自在”所染。也可能与于志学没有迈入高等学校的门槛,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墨守成规,所以他的艺术空间和思维空间就更大一些有关。
         在于志学看来,自我目标能够按照预定的设想,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的实现过程就是一种“大自在”。例如,他一生最喜欢的是画画,画画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种需要。抛开绘画当下的经济利益问题不谈,能够有一个方便的画室条件和良好的心境作画,是他自己的最高要求。在20世纪50年代末,于志学闯荡哈尔滨学画,当时在哈尔滨租了一间地下室。当时他的家里除了一张破床和两个木箱子,什么家具都没有。于志学为了画画方便,买了一张大桌子和一个大转椅,造成家里家具的强烈反差。当时就有朋友笑他,“你家里桌子和椅子已经提前进入共产主义,其余还停留在旧社会”。他搞装潢第一次赚到钱,就是到商店买宣纸。那时他还不懂生宣和熟宣的作用,就向营业员要最好的、最贵的。
能够画画,他就感到圆满至极。
          后来于志学慢慢悟出所谓的“自在”就是生命体的一种和谐状态,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给自足和自娱自乐的满足。渐渐的,他发现这种满足只有当他在冰雪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在领悟到冰雪物象的表现语言和形式时便会达到最大的满足和最大的自在。多少个雪晨霜夕,为寻找打开冰雪大门的钥匙,于志学走出家门,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下来到大兴安岭的冰峰雪谷,穿行在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天地间,万物里,他觉得冰雪亲,冰雪美。“有谁能想到在高寒地带的大兴安岭,严冬零下四十多度时,还有淙淙清泉流淌,沿流水的两畔,那碧绿碧绿的‘冻青’犹如彩球般地挂在雪树银枝上,那绿色的一丝丝的树塔犹如少女的纱巾一样披挂在落满积雪的银枝上,随风飘动,吸引那些馋嘴的小鹿捉食它,在雪地上表演一场优美的舞蹈。你更不会想到在那白茫茫的雪原上静静地开放着淡淡的黄色冰凌花,那初春的红毛柳,像火一样在雪地里燃烧,在隆冬的雪光月色辉映下,也会不时听到有如手指般大的小鸟‘蓝大胆’啾啾的鸣叫声……北国的严冬,谁说你荒寂冷漠无生机?谁说你单调平淡无颜色?”
         北国的冰雪大自然赐给于志学神机和灵感,他把在大自然宇宙中获得的感性灵感,升华到理性,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到大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根据从自然王国里获取的信息和启示所得来的“万法”,创造了冰雪画的种种技法,由自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四、释天道惠泽万法
        1993年,在于志学完成冰雪山水画雪山冰川的技法、解决表现冰雪山水画的宏观世界之后,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新的座右铭“释天道惠泽万法”。老子从最根本的概念 “道”字出发,层层剥离,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于志学抓住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道”的本质。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他的宇宙观,于志学认为的“道”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他通过对冰雪世界的深切体验,领悟出冰雪大自然即为他艺术世界的大“道”,冰雪山水画技法则是通向“道”的境界的一种“法”;当他对这个“道”怀有敬畏之心,充分尊重它、了解它,才能破译出冰雪大自然的“道”,得到启迪后便能提炼出表现冰雪大自然的很多“法”,以此类推。
       于志学在对“释天道惠泽万法”进一步提出解释时说:“万事皆有道,然能破释者不多。正者为道,反者也为道。天道为大,统领诸法。日本写字为书道,我们则称之为书法。法道天然,理念之本,万物之规,求索之绳。”短短的数百字可以看出于志学对道家朴素辩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在谈到为什么要“释天道”时,他说:“‘天道’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可以阐述清楚,另一部分则尚未‘译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那还未译出、未知、神秘的‘天道’阐释清楚,释放出‘玄机’为我所用。因为未知的和久远的永远是神秘的,而神秘的本身就有一种魔力,吸引人们去破解。一旦神秘的东西可知明了,也就失去了它固有的性质。然,神秘的东西永远存在,旧的神秘破译之后,又会有新的神秘产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生生不息,这种终极思想是永远不会完结的,这就是‘道’深刻内涵和迷人魅力。”
         在于志学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他提出的很多艺术主张和艺术观念都以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根基。例如,通常人们对冰雪山水画的欣赏主要侧重它的纯洁,它所代表的超凡脱俗的清静境界与纤尘不染的高洁、与神圣和冰清玉洁、不同流俗、雪操冰心的文人情怀,但于志学在晶莹剔透的冰雪物象中还看到冰雪“消融自己,滋润万物”的哲学本质。在冰雪山水画出现之后,由于冰雪这一白的物象被画家主动进行描述,结束了中国水墨画上千年以墨为单一主导样式的历史,中国画黑白两大对立关系有了新的均衡,他又提出了中国画黑白两域之美这一哲学观点。
        在道与法的互相关联和互相关系上,于志学运用老子的辩证唯物思想提出“道是万物的规律,法是掌握规律的一种手段”,归纳出“道张则法明”“法运则道昌”的主张。人类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则,才能顺应自然,自然才能造福人类;同样艺术家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创造崭新的艺术天地。

于志学作品   1996年-珠穆朗玛峰  98x98

五、偏离目标工作一分钟都是浪费
         随着于志学的影响日益增大,社会上的活动和一些事务也逐渐增多,影响冲击了他创作时间,这些都深深地困扰着他。这个阶段他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能保证他的创作时间。他常常哀叹,他这一生,失去的时间太多了。自幼家庭贫困,没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也没有条件走进高等学府,“十年动乱”就耗去了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学习工作时光。新时期以后,社会给艺术家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和开放,今天在迎来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的新时期,他又痛感年龄不饶人,他必须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为了精确地利用时间,他又提出“偏离目标工作一分钟都是浪费”的口号来约束自己,克服自己的随意性、盲动性和事务主义。这就保障了他在忙乱和金钱的诱惑中不迷失方向。
         于志学的计划性很强,目标明确,1960年—1980年是冰雪山水画的语言和技法形成期,1981年—1992年是冰雪山水画笔墨语言深化完善阶段,同时对冰雪画未来走向抽象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1993年—2001年是他解决冰雪山水画的雪山冰川的语言和技法,从而开始了“三级绘画”的创作目标;2002年他开始实践自己提出的“文化反流”目标,表现南方冰雪,以黄山为突破口,同时提出来天地人的“三元绘画”,回归笔墨传统,重视笔墨的书写性。于志学的规划,66岁以前夯实自己在黑龙江的事业基础,65岁以后战场摆在北京,在祖国的文化中心拼搏奋争,70岁进山,他选择了北京京郊延庆燕山脚下和安徽黄山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和艺术园。他始终重视两条腿走路,理论和时间并重。他一生为自己树立的理想是开宗立派,他做到了。他创造了冰雪山水画,他建造了冰雪画派,他追求永恒,要把自己的艺术全部奉献给社会,这样就要兴建美术馆,他也做到了。现在他已有哈尔滨群力于志学美术馆、黑龙江省博物馆于志学艺术馆、山东曲阜于志学艺术陈列馆、山东文登于志学艺术馆以及黄山于志学艺术园。这一切都与他的“偏离目标工作一分钟都是浪费”的座右铭时时鞭策他自己息息相关。
六、 要培养一种能在失败中寻找到成功因素的能力
         1983年,英国欧洲出版中心最早把于志学的名字收录到《世界名人录》中,这是中国第一位画家获得此殊荣。后来英国国际出版中心又出版了一本《世界成功者先驱》,让入选者每人说一句话。于志学就写了这样一句话:“要告诫人们培养一种能力,培养一种能在失败中寻找到成功因素的那种能力。”这句话后来变成了于志学的座右铭。
         于志学经常对他的学生说:“冰雪山水画是在失败中形成的。既然是这样,就可想而知认真总结每一幅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对于冰雪山水画的诞生多么重要。虽然冰雪山水画已经诞生二十多年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一张画上寻找它的缺陷和成功之处。”
         于志学在教学实践中总是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我们透过于志学在冰雪画派“黄埔一期”对学员李卫东的作品点评,便会对此有深刻的了解,也会从中得知他的冰雪山水画是如何诞生的。“……你的这幅画的败笔是树没处理好,这是因为你没对雪树的物体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就造成了视觉混乱。这时你就要总结为什么会造成视觉的混乱,就是因为你在表现树和雪时,语言不明确,而这种语言不明确还是来自你对物象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所以没有形成呼应和对比关系。如何对待这样的失败,可能对一般的人来说,画坏了就撕了。但智者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我们要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它是否有成功之处。比如,你的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冰的处理上,这一块在整个画面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你应该马上就在笔记本记上:今天是几月几日,我画了一张画失败了,但是我在整幅画的失败中发现了画面成功的一点因素,就是我对冰的处理很成功,需要我继续发扬。这样等你把所有失败的原因都进行总结,研究到家了,把缺点都克服了,问题都解决了,你就逐渐走向了成功。所以冰雪画,始终是在失败中、在研究中一点点总结形成的。
       “这张画你就应该留着,作为你学业进程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典型实例。因为失败后你马上就进行研究了:我是怎么用笔的,我成功的地方是因为我当时是在半干不湿的时候画的。你进行研究后,就会找出原因。可能你的这幅画成功是一种偶然现象,你怎么能把这种偶然现象变成必然现象,这就是你要总结和提炼的,你要做到运用自如。”
        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能力,于志学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我如同一个爬行者,在黑暗中爬行,捕捉萤火之光”。
……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可以浓缩出他几十年艺术轨迹。就是这些座右铭激励、警戒、鞭策着于志学严格按照自己的蓝图拼搏奋争。

摘自《中国书画报》1997年4月10日  有删改

 


本文作者卢平简介

           卢平,195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辽宁省盖县。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毕业,获医学学士,为黑龙江省医院主任医师。       2002年后转行,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现为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于志学美术馆研究员,曾著有《中国名画家全集于志学》 《于志学艺术思想研究》 《于志学艺术世界刍议》,主编了《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 《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 《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 《冰雪画教学》、《冰雪画教学Ⅱ》《荒原劲草》 《冰雪缘》 《冰雪恋歌》 《冰雪画派》 《冰雪山水画论2》 《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 《美术人生 于志学》 及多种画集,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中国冰雪画派网编辑)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协会动态
王金华: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流变
陈国义:我画冰雪山水画的几点体会
刘仁礼:​浅议黄土高
李卫东:我的新矾墨汉画艺术
刘春华:论雪皴法在冰雪画创作的运
罗丽亚:浅谈中国画的色彩美和冰雪
刘丽焕: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
张军:以冰雪画矾墨语言构架抽象绘
学术研究
心有所想,象有所应——于志学访谈
雪染黄山亦有情 于志学画黄山访谈
北疆熔铸的雄健风骨:评于志学的绘
大自然之子——于志学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于志学:百折不挠 九死不悔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
出版著作
于志学发表在媒体封面的肖像和作品
于志学历年出版物
赏月图
圣殿祈祷
极地冰屋
圣灵之光
炊烟初熄
 
友情链接   更多···
Support:www.tmeishi.com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冰雪画派 本站网址:www.zgbxhw.com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冰雪画派》编辑部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于志学艺术园

备案号: 皖ICP备1402234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