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资讯 协会动态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出版著作 活动剪影 大事记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冰雪画网 >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漫笔》有感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漫笔》有感
作者:卢平   文章来源:中国冰雪画派   加入时间2016/1/18 9:37:42

 

   2001年于志学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自己作品前

文光熠熠汇星河    
——读于志学《雪园漫笔》有感
卢平
             

      以首创冰雪山水画誉满画坛的画家于志学,新近出版了一本集他创作论谈和人生感受为一体的文集——《雪园漫笔》。这是一部编印得十分精巧的美术家笔谈,作者以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维、隽永的内涵和朴实无华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以哲学家目光纵观宇宙人生、用深刻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发现和创造美学内涵和价值、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艺术家的思考;一个充满了鲜明个性和独立奋斗精神的艺术家人生轨迹。五十篇短文配以五十余幅图片和作者的手迹,使《雪园漫笔》图文并茂,引导着读者既能够从纯学术性的推理论证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又能轻松自如地折回到优美、自然的文章框架中去。
衡量一部好书的标准,从思想性来说,应当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或激奋的力量,仿佛为一股强大的飓风,成为鼓舞、推动人们为了理想的目标坚定走下去的动力;从学术性来论,要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找到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症结,观点鲜明,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想过或提出过的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现代知识对此进行诠释,以解决学术领域里的疑惑,赋予该课题研究以新的开拓性价值和意义;从可读性而言,包括书的外观装帧在内,首先要给人一种好感,一种亲切之情,一种拿到手中看到目录就忍不住要有阅读的欲望,一种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简洁、自然、有文采但不矫饰、不做作的语言,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作者的学识、观点、个性和情趣,带给读者以畅快休闲的感觉。《雪园漫笔》可堪称是这一类的好书。

2002年1月担任赴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的于志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开幕式上讲话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于志学的艺术与他的经历和他对人生的感悟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因此,谈他的艺术和创作,就离不开他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所以才产生了这本“灵活多变 、随意写来、无拘无束”称之为“漫笔”的集子,使读者在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上均受启迪。通篇浏览之后,可以看出于志学在这部书中主要以两种文体为框架,即他从艺的创作体会和感受的论文部分以及他人生奋斗经历的散文和随记部分。

2002年1月于志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开幕式上讲话2002年赴澳大利亚参加

       于志学在长期从事中国画的艺术实践中,以一个学者的姿态,关注中国画发展的动向,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关于中国画发展的一家之见。他在全面总结了由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冰雪艺术美学的意义和内涵的新观点——冷逸之美,尤其是对从未有人系统论述过的中国画墨韵及中国画用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本书的理论层次、探索视野扩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著名美术理论家邓福星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已有所论述,此文不再赘言。除了对墨韵和用光的论述以外,于志学还继续拓展自己在艺术理论领域里的追求和思索,在《释天道惠泽万法》《自觉地应用反馈和自控——浅谈艺术创造与熵》《绘画的重复》等文章中,作者没有拘泥于对中国画技巧上的论述,而是将视角直射到绘画本质和内涵深处:“释天道惠泽万法,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对自己艺术实践及人生的总结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万物皆有道,然能破译者不多,正者为道,反者亦为道。天道之大,统领诸法。道张则法明,法运则道昌。”这些凝练的语言蕴含着作者凝重的哲思。“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和冷静的头脑,自觉地应用反馈和自控机制,将有助于一个画家思维整体层次上的跃进”。艺术家依靠感觉,科学家依靠思维,把艺术家感觉细胞和科学家的探索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就可能成为一个大家。熟悉于志学的人都知道,他很善于扩大自己知识更新的广度和速度,除了绘画本身以外,他还特别留意文、哲、史和自然科学的学习,并对很多自然科学现象有所了解,有所研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突破一千多年的传统雪景画的模式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他在总结了中国画继用笔用墨的审美内涵之外,又挖掘出中国画用光的“第三审美内涵”。除了与他丰富的学识、善于用脑和总结以外,也与自然科学对他的艺术潜移默化之影响不无相关。在《绘画的重复》一文,他以辩证的哲学思想,详细论述了重复的正反两面性,“积极的重复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消极的重复是事物发展的阻碍,是应当予以排除”,把重复这一非常普遍而又不被人们关注的现象通过理性的提炼和升华,使其对之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在《中国水墨画发展与走向》一文中,于志学提出21世纪人类新的审美标准——智、邃、远,即集人类智慧、深邃和高远的广度、深度和厚度的三维时空的一种新的崇高理想和境界,宏观地把握了21世纪人们应当具有的集传统的中国文化蕴含和现代的审美时尚为一体的审美尺度,展示了新世纪人类思维新的界域。

中国日报2001年3月13日发表的在全国政协四次会议上

       在《雪园漫笔》的散文和随记部分中,揭示了画家最真实的面貌和最贴近读者的一面。《无悔人生》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叙述把读者带进作者生活环境的背景之中,其思绪伴随着作者从苦难的童年,不屈不挠地艰辛跋涉与作者喜怒哀乐的思绪融为一体。透过“我要读书”“闯荡社会”“为北国风光立传”“新生”“筹建美术馆”等章节,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艺术之路,“但我无悔,我要把我的艺术永远无私地献给我的祖国、我的人民、我的大自然母亲”。多么平和质朴的语言,表现了一个不畏困难勇于追求真理的艺术家形象,正是由于有了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出惊人的毅力,才能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接受别人不敢接受的挑战,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三叔和他的伙伴》一文,是人读人爱的一篇佳作,文中以自然略带伤感的情调叙述了三叔在旧社会因无儿无女孤寂而与身边的菊花青马和小黑狗的眷恋之情、生死之交。作者以深细的艺术感觉、老道的文字功夫、丰富的生活阅历,把内心的沉思与感慨完全融入到丰满的人物形象身上,读起来真挚感人,催人泪下。《难忘鄂温克》《拉基米》,以他亲身的经历,追捕心灵的回忆,通过往事与现实的纵深距离之差,重新面对和思索人生的真谛。《百折不挠,死而不悔》《长白山拍片日记》《南方四省考察笔记》等文,以饱满的激情,展示了作者对事业热爱的痴迷程度和为了理想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了解志学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勤勉、内省、有生气的艺术家。因为他人有生气,所以他的画就有生气,他的文章也具有感染力,这是相辅相成的。

2001你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理论研讨会上

      《雪园漫笔》一书,虽字数不算多,但它饱含作者深厚的生活感悟和对艺术的远见卓识,对人性的自然歌颂。从《雪园漫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志学先生虽已年过六旬,仍壮心不已,要向着他心目中的顶峰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攀登。
     衷心地祝愿他登上风光无限的险峰!

摘自《人民政协报》2000年10月12日

2001年12月于志学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神州风采

2001年-他乡明月

2002年 北疆之歌 局部

2002年 黄山雪雾图

本文作者卢平简介

       卢平,195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辽宁省盖县。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毕业,获医学学士,为黑龙江省医院主任医师。       2002年后转行,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硕士。现为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于志学美术馆研究员,曾著有《中国名画家全集于志学》 《于志学艺术思想研究》 《于志学艺术世界刍议》,主编了《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 《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 《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 《冰雪画教学》、《冰雪画教学Ⅱ》《荒原劲草》 《冰雪缘》 《冰雪恋歌》 《冰雪画派》 《冰雪山水画论2》 《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 《美术人生 于志学》 及多种画集,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协会动态
王金华: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流变
陈国义:我画冰雪山水画的几点体会
刘仁礼:​浅议黄土高
李卫东:我的新矾墨汉画艺术
刘春华:论雪皴法在冰雪画创作的运
罗丽亚:浅谈中国画的色彩美和冰雪
刘丽焕: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
张军:以冰雪画矾墨语言构架抽象绘
学术研究
心有所想,象有所应——于志学访谈
雪染黄山亦有情 于志学画黄山访谈
北疆熔铸的雄健风骨:评于志学的绘
大自然之子——于志学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于志学:百折不挠 九死不悔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
出版著作
于志学发表在媒体封面的肖像和作品
于志学历年出版物
赏月图
圣殿祈祷
极地冰屋
圣灵之光
炊烟初熄
 
友情链接   更多···
Support:www.tmeishi.com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冰雪画派 本站网址:www.zgbxhw.com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冰雪画派》编辑部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于志学艺术园

备案号: 皖ICP备1402234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