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资讯 协会动态 网上展厅 学术研究 出版著作 活动剪影 大事记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冰雪画网 > 《敖鲁古雅之恋 一个画家与一个民族》出版发行
《敖鲁古雅之恋 一个画家与一个民族》出版发行
作者:卢平 文   文章来源:中国冰雪画派网   加入时间2020/1/8 20:41:35

《敖鲁古雅之恋 一个画家与一个民族》出版发行

卢平 文


1-QQ图片20200108135911.jpg


2019年12月由卢平撰写的《敖鲁古雅之恋 一个画家与一个民族》在《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依托第一手资料,叙述了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从艺六十四年中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长达五十八年友谊的情感历程,梳理了鄂温克族的民族文化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兴安岭对于志学艺术一生的重要影响,是于志学个案研究的另一个视角。


2-QQ图片20200108130748.jpg


3-QQ图片20200108130755.jpg


半个多世纪以来,画家于志学从北方的黑土地带着他对鄂温克民族独特的情感和温情走来。自1961年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美术编辑踏入额尔古纳河右岸——奇乾鄂温克民族乡起,于志学便成为第一位走进敖鲁古雅鄂温克的汉族艺术家。鄂温克民族那充满神秘、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和被称为“仁兽”的驯鹿,从此进入了于志学的创作视野,一发而不可收,因此也缔结了他与使鹿游猎鄂温克民族结成了一生一世难以割断的情缘。


4-QQ图片20200108130811.jpg

5-QQ图片20200108130803.jpg

6-QQ图片20200108130807.jpg



奇乾之行后的10年,于志学又来到了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中间。在与老猎人拉吉米数月在大兴安岭西北坡游猎生活中,共同经历了爬冰卧雪生死患难的难忘岁月,成为情深意笃忠诚的朋友。同时也与马克西姆、玛利亚索、芭拉杰伊、何林、瓦罗加、安道、奥考列、奥考列杰娜、栓克等人结成了亲密友谊。几十年来,鄂温克猎民的坚毅品格和善良人性无时不在感染着于志学,激励他不停地为这个民族歌唱。


7-QQ图片20200108142806.jpg

8-QQ图片20200108130828.jpg

9-QQ图片20200108130832.jpg


从某种意义上讲,拉吉米是于志学走进敖鲁古雅的纽带与核心人物;于志学在敖鲁古雅所发生的一切因果,都与这个名字紧密相连。在与拉吉米打猎的日子里,于志学见证了鄂温克猎人神秘的狩猎生活,见证了鄂温克猎人没被世俗尘埃所污染的心灵,也见证了大自然的伟大。从拉吉米身上,他又一次确认,不经受苦难,就会对生活的理解十分肤浅;不懂得苦难,就会失掉生活中许多斑斓绚丽的色彩,也不会成就壮丽的人生。


11-QQ图片20200108130844.jpg

12-QQ图片20200108130848.jpg

13-QQ图片20200108140917.jpg

14-QQ图片20200108140933.jpg


2009年10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了美国记者亨利•桑德森探访鄂温克社区的文章,其中写道:“艺术家于志学说‘重新安置后,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他们把枪上缴政府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段报道说明作为画家的于志学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关注已经进入了西方记者的视野。这是2007年于志学在鄂温克猎民生态移民四年之后,以关注生命、关注生态的思想高度和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对敖鲁古雅进行的回访。透过鄂温克狩猎民族文化的兴衰,引发的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被消解的深层思考。


15-QQ图片20200108130853.jpg

16-QQ图片20200108130901.jpg

17-QQ图片20200108130907.jpg

18-QQ图片20200108130911.jpg


半个多世纪以来,于志学继鄂温克民族的优秀猎民拉吉米、玛丽亚索、巴拉杰伊、马克西姆等人以后,又延续了与他们后代等人的深厚友谊,也亲眼见证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的历史变迁。无论是额尔古纳河畔奇乾鄂温克民族乡,还是满归激流河畔的敖鲁古雅乡,以及鄂温克猎民放下猎枪生态移民来到根河,每一步的历史进程和变迁,于志学都曾亲自走访,历历在目。大兴安岭西北坡的鄂温克民族给于志学的艺术人生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也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使鹿鄂温克三次历史性跨越的见证人。


19-QQ图片20200108130915.jpg

20-2-QQ图片20200108143016.jpg


2013年6月29日,在中国冰雪画问世三十四年之后,中国大兴安岭西北麓汗马地区矗立起一块见证中国冰雪画诞生的丰碑。这一天,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了“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的立碑仪式。这是一座历史丰碑,它凝重篆刻下艺术家于志学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奋发的痕迹;它是冰雪画派不畏艰难险阻、固守信念,向着理想,勇敢前行的见证。这块丰碑必将成为大兴安岭地区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精神财富,跨越时空,成为永恒。


在中国最北的北极村神鹿岛,矗立着一块“中国冰雪画摇篮”石碑。这是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政府在大兴安岭俯瞰黑龙江边建造的一个独特风景。它临江傍山,山水相间;山水因石碑添色,石碑因山水增辉。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于志学便开始对大兴安岭地区壮丽的冰雪山川地貌、丰富的冰雪森林资源、寒带湿地生态和北方鄂温克、鄂伦春民族风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尤其是和鄂温克老猎人拉吉米在这片土地上观赏过琴鸡聚会,遭遇过黑熊,和汗马一样留下过他九死一生的跋涉足迹。


21-QQ图片20200108130926.jpg

22-QQ图片20200108130935.jpg

23-QQ图片20200108130942.jpg

24-QQ图片20200108130947.jpg


自1961年于志学在奇乾接触鄂温克民族以后,他便成为用中国画的元素把这个使鹿民族的弱势边缘文化,推入中国画公共视域和世界窗口的第一人;他也是最早使用鄂温克民族文化资源并自由穿行在这个民族中间的艺术家。于志学人物画的创作动因及其风格形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鄂温克文化的审美选择,进而构成他“天、地、人”的“三元绘画”中“万物皆有灵”的美学观形成的重要基石。


25-QQ图片20200108130951.jpg

26-QQ图片20200108130956.jpg

27-QQ图片20200108141756.jpg

28-QQ图片20200108141801.jpg


对一种文化的理解有多深,其作品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就会有多高,于志学深谙这一点。中国北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以其对那片苍老大地的无比依赖,产生了他们的信仰和理念,这是鄂温克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根本,是鄂温克民族灵魂和精神归宿。于志学在与鄂温克猎民密切交往中,深受鄂温克人“万物皆有灵”思想的影响,这与他在塞北荒原上形成的自然崇拜思想十分契合。几十年来,于志学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初衷不改,把歌颂自然、亲和天籁上升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创作节奏,不变的美学追求,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29-QQ图片20200108131000.jpg

30-QQ图片20200108131004.jpg

31-QQ图片20200108131012.jpg

32-QQ图片20200108131016.jpg

33-QQ图片20200108131020.jpg

34-QQ图片20200108131024.jpg

35-QQ图片20200108131028.jpg

36-QQ图片20200108131032.jpg

37-QQ图片20200108131037.jpg

38-QQ图片20200108131043.jpg


从敖鲁古雅他看到了东北、西北、华北,从中国看到了世界。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使他由忧患意识转向对终极关怀的叩问和思考。在于志学看来,人类的终极关怀就是为了子孙万代的未来,珍惜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呵护自然,是人类共守的底线。


39-QQ图片20200108131046.jpg

40-QQ图片20200108131051.jpg

41-QQ图片20200108131056.jpg

42-QQ图片20200108131102.jpg

43-QQ图片20200108131112.jpg


于志学对敖鲁古雅的向往和情感激发和感染了一批冰雪画派画家对于敖鲁古雅的神往。在于志学与鄂温克猎民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2013年,于志学带领冰雪画派走进了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那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有的狩猎和驯鹿文化,让艺术家们深深陶醉并带来心灵的冲击。冰雪画派缔造者于志学与敖鲁古雅鄂温克的情谊将由他们继续续写而成为中国冰雪画派发展史上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组成部分。

44-QQ图片20200108131117.jpg

45-QQ图片20200108131121.jpg

46-QQ图片20200108131125.jpg

47-QQ图片20200108131130.jpg48-QQ图片20200108131134.jpg

49-QQ图片20200108131137.jpg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协会动态
冰雪画派书画作品邀请展暨于志学美
刘坤:由“雪皴法”到“雪浪皴”的
刘仁礼:大森林之情
吴梦迪:中国绘画的新语言形式——
王金华: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流变
陈国义:我画冰雪山水画的几点体会
刘仁礼:​浅议黄土高
李卫东:我的新矾墨汉画艺术
学术研究
心有所想,象有所应——于志学访谈
雪染黄山亦有情 于志学画黄山访谈
北疆熔铸的雄健风骨:评于志学的绘
大自然之子——于志学
希什金与于志学 大自然森林的歌手
于志学:百折不挠 九死不悔
从于志学的座右铭看他的艺术成就
文光熠熠汇星河——读于志学《雪园
出版著作
于志学发表在媒体封面的肖像和作品
于志学历年出版物
赏月图
圣殿祈祷
极地冰屋
圣灵之光
炊烟初熄
 
友情链接   更多···
Support:www.tmeishi.com 联系我们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冰雪画派 本站网址:www.zgbxhw.com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冰雪画派》编辑部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于志学艺术园

备案号: 皖ICP备1402234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