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汗马 -- 中国冰雪画诞生地 卢平摄
公元2013年6月29日上午,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仪式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核心区保护站隆重举行。
这天,核心区保护站现场晴空万里,草木翠色欲滴。当地各级领导、林业局、保护区负责人,根河市人民政府代表,中国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海日报社主编宋凯廷,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张俊涛,金河林业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鲁占才、副局长陈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董效堂,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党委书记卜伶生,根河市旅游局长吕思义,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郭玉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于凤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金贵、党委书记王亚鹏、副局长王守波、办公室主任高元伦、宣传科长杨琨、鄂温克使鹿部落猎民代表得克沙、马连东、玛如沙、何平、马瑞、黑龙江省华洋集团董事长秦晓飞及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办公室主任姜伟琦、冰雪画派代表汤宽义、张军、加宏杰、高宏、李振东、刘坤、中央电视台著名摄影师付殿林、华南师大科学技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帅若愚及新闻媒体齐聚汗马自然保护区,参加立碑仪式。

大兴安岭汗马 -- 中国冰雪画诞生地 卢平摄
仪式由汗马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守波主持。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金贵首先宣布立碑决议。决议中指出:“为进一步宣传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生态和自然风光,推动汗马保护区森林文化的建设发展,倡导人们热爱人类、热爱家园,在树立人们的环保理念同时倾注文化内涵,目的是除了领略壮美的山川河流神奇的原始森林外,还要通过冰雪画这种冷文化典范和于志学的名人效应,宣传保护森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展示大兴安岭的融合民族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热情,增加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的经济效应,让文化带动汗马的可持续发展,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决定在汗马立项成立中国冰雪画诞生地。”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守波主持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仪式 卢平摄
继之,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海日报社主编宋凯廷在致辞中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大型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完整性、原始性、典型性代表了寒温带针叶林地区特点,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直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他们的智慧、汗水、青春和生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片浩瀚的森林,就是这洁白的冰雪和这些无名英雄,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文化资源,激发了我国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的灵感、智慧和力量,启迪他创造了冰雪山水画,丰富了森林的文化内涵。在此,我们对于志学先生和艺术家的创造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此次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中国冰雪画派立碑,于志学先生率领冰雪画派前来,对我们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播将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林海日报、大兴安岭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优势,对冰雪画派这一文化品牌进行广泛宣传,从而进一扩大林区生态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汗马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金贵宣布立碑决议 卢平摄
根河市旅游局局长吕思义受根河室韦常委、根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萨国文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仪式表示衷心地祝贺!“于志学老师是冰雪画的开宗鼻祖,他在理论上提出了全新的美学思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一千多年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谱写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于志学老师在创作过程中冒着严寒和生命危险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于志学老师和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其意义重大。在此,我们对于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于志学为汗马题词 卢平摄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王亚鹏代表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致辞中说:“今天在汗马自然保护区举行的这个立碑仪式,不仅为了纪念汗马在中国冰雪画史上的重大意义,同时纪念于志学先生为中国画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还进一步激励我们以于志学老先生为榜样,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发扬老先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护好汗马保护区特有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努力奋斗。”

于志学在立碑仪式上致答谢辞 卢平摄
于志学饱含深情在立碑仪式上致答谢辞:“今天,我率领我的弟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来到我五十多年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地方,参加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中国冰雪画诞生地举行的立碑仪式,我的心里非常激动。中国的水墨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却不能表现北国壮丽的冰雪风光,更不能表现冰。作为一个中华文化战士,我深深感到我们北方人的责任重大,下决心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以不愧对祖国北半部的冰雪大自然。从上个世纪的1960年我开始研究冰雪画,经过20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绘画史上所没有的一个绘画形式,创立了一个中国画新画种,从而结束了我们中华民族上千年绘画史的空白,把我们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表现覆盖领域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我取得的这些成绩,衷心地感谢汗马地区所给予我的文化营养和精神力量,我也感谢鄂温克老猎人拉吉米,为了表现北国风光,我跟着他游猎的足迹游遍了大兴安岭西北坡,尤其是贝尔茨河的塔里亚河、牛耳河和汗马的碱场。我们当年爬冰卧雪、九死一生的艰苦努力换回了冰雪山水画诞生和冰雪画派遍地开花的成果,他的在天之灵应该得到安慰。在和拉吉米在贝尔茨河打猎途中,我发现了冬天雪地的河水是黑色的奥秘,解决了我困惑数年的冰雪画绘画语言不能上重墨的难题。于是在我艺术哲学的思想里萌生了一个感悟:“法在那?法在自然中”“万法之源自在为本”,这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这个感悟升华为冰雪美学的一个全新的思想。现在这个美学概念逐渐被广大美术家所接受。所以汗马地区,对于我,对于冰雪画,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中国冰雪画诞生地才能落户汗马。”

汗马自然保护区胡金贵局长、于志学、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凯廷、根河市旅游局长吕思义为石碑揭幕 卢平摄
在答谢的最后,于志学说:“我这次来汗马,除了参加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仪式以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共同携手打造好这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搞好这个地区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汗马地区的文化内涵、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像我们刚刚发射的神州十号飞船一样,光耀神州和世界。”

冰雪画派在汗马 王守波摄
之后于志学将亲笔题写的“雪海之母”书法作品赠予汗马保护区留念。冰雪画派弟子汤宽义、张军、李振东、高宏、加宏杰、刘坤六人,各自献上不同风格的冰雪画作品一幅,以志永念。十一时许,由汗马自然保护区局长胡金贵、于志学、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凯廷、根河市旅游局局长吕思义为石碑揭幕。随着红绸飘然落地,石碑上赫然显露镌刻着于志学的题字“大兴安岭汗马----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笔力劲挺、龙蛇飞动的大字。

于志学与鄂温克民族在汗马石碑前留影 卢平摄
得可沙、马连东、马如莎、何平、马瑞等鄂温克猎民在石碑附近的树枝上系着鄂温克民族祭祀、求平安、保幸福的彩色布条。那充满红色、蓝色、绿色的彩条十分鲜艳,带来了鄂温克民族对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汗马的欢迎和祝贺。于志学和冰雪画派在石碑前和鄂温克朋友们和汗马管理局、根河地区的同志们亲切合影,共同欢庆这一喜庆的日子。
2013年6月29日这天,冰雪画派不会忘记,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的纪念石碑在汗马矗立。这座冰雪画派史上的丰碑必将成为今后研究和热爱冰雪画的后人的朝圣之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