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于志学在大兴安岭古莲地区写生
汗马——冰雪画派的自然回归
中国冰雪画诞生地在汗马立碑,是于志学冷文化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升华。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萌芽于肇东,发端于哈尔滨,实践并诞生在大兴安岭汗马以及黑龙江漠河一带,最后在哈尔滨发展形成,完善成熟。

于志学在敖鲁古雅 卢平摄
严格追溯起来,于志学关于冰雪山水画技法的总结、冰雪画审美追求、关于冷文化的提出、冰雪画派的创建及冰雪美学和哲学等问题的思考即代表于志学重要艺术思想的理论观点是在哈尔滨时期完成的;而对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的思考、中国画用光问题、中国画笔墨问题、新传统主义思想、冰雪画派宣言、冰雪画派未来发展等思考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北京定居以后提出的。冰雪画派的教学由社会走向学院式、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出现历史性飞跃、在全国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是在北京实现的。对于志学来说,到了北京以后,地处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有创作才华和艺术天赋的于志学,更适合这个叱咤风云的舞台。来北京以后,伴随着于志学艺术生涯的延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精神不断升华。他便自然想到了冰雪山水画的起点和归宿。

2016年冰雪画派在牙克石宾馆小憩后准备乘车前往金河 卢平摄

于志学等人在牙克石火车站候车 卢平摄
那么,为什么汗马能够成为冰雪画派的自然回归。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大兴安岭的冰雪美,激发了于志学“打开北国风光大门”为北国风光立传的理想。

于志学与弟子在火车上交流 卢平摄
二、大兴安岭的冰雪美,坚定了于志学建立起一个中国画新的审美对象——冰雪的认知,并多次受挫,毫不动摇
三、大兴安岭丰富的冰雪物象,为创造和提炼冰雪画艺术言语和技法提供了母体语言,奠定了基础和可行性。

于志学与得可沙等在火车上交谈 卢平摄
四、大兴安岭自然的冰雪现象丰富了冰雪画的联想创作,解决了冰雪山水画重要的笔墨形式问题,解决了冰雪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内容和形式问题
五、大兴安岭的冰雪之美赋予冰雪艺术深刻的哲学内涵
总之,大兴安岭的冰雪给了于志学的灵感和智慧,使他体悟了“法在自然中”的真理,提出了“释天道惠泽万法”的艺术哲学思想,缔造了冰雪画派,创建了冰雪绘画的美学体系。
因此,大兴安岭汗马成为冰雪画的精神回归。(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志学在列车上思考 卢平摄

胡金贵和王守波局长亲自到金河车站欢迎于志学一行 卢平摄

2016年胡金贵局长在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三周年纪念仪式上向于志学颁发作品收藏证书 张军摄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