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3年冰雪画派二届作品展之后,冰雪画派展览的又一次盛会--冰雪画派三届作品展开幕式、太阳岛冰雪论坛、冰雪画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12月24日-27日在哈尔滨太阳岛于志学美术馆拉开帷幕。
这次共展出了来自全国七省市的56位画家90幅作品。《美术》杂志主编王仲、人民日报文艺部邵建武、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梁江、《美术杂志》副主编李一、上海美术馆研究员尚辉、《中国书画报》编辑曲燕、《中国画家》副社长江福全以及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马顺强、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立民、黑龙江省画院院长赵毅、黑龙江省美协主席卢禹舜、以及省市美协领导、冰雪画派画家四十余人和有关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画院院长赵毅主持。
开幕式下午和第二天上午举行了“地域文化与冰雪画派”为主题的研讨会,研讨会两个单元的学术主持分别由王仲和尚辉担任,围绕“地域文化和冰雪画派”展开。王仲在引言中说,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山水画中,虽然产生了雪景画,但在表现冰雪方面还有空缺。冰雪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人类对冰雪以及冰雪所代表的纯洁与高尚情有独衷。于志学历经几十年,从技法到理论解决了历史这一问题,不但为中国、也为世界美术做出了贡献。”马顺强在发言中指出“冰雪画派在黑龙江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客观必然性,是黑龙江以冰雪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地域特色的必然产物。冰雪画派能在黑土地诞生有其‘本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了它和其它画派的不同”。赵毅在发言中指出:“于志学几十年来背负着一个知识分子要振兴北疆文化、为北国山川立传的历史使命,创造了冰雪绘画的新技法,丰富了发展了中国画领域,开宗立派、开源导流,创立了冰雪画派,形成了以北疆地域特征和北方人文精神为对象、以冷文化、冷逸之美为审美价值取向、以冰雪为载体的绘画群体,为建设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为发展黑龙江流域文明、丰富和繁荣北方文化做出了贡献。”
邵建武在发言中提出了自己对画派状况的看法“从当代文化发展、从中国画向前推进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冰雪山水和冰雪画派都是很有意义的。但作为一个画派,其安身立命的关键并非语言的完整与否,而在于这个画派有没有干将与力作。毫无疑问,于志学先生是冰雪画派的主帅,也是当代中国画坛的干将之一,他的作品独占一方,高扬个性,且弟子成群。但是,在于志学先生与弟子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李一也同样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他谈到冰雪山水和冰雪画派在当代美术史、在中国画坛是独树一帜的。冰雪山水从精神层面上有它的精神内涵,从艺术样式上有独特的样式,这个画派不仅在美术圈子里被认可,还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将来写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美术史,冰雪山水和冰雪画派应当在当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目前冰雪画派成员分布的地域来看,实际上已经在北中国甚至南中国都有,这是非常可喜的。冰雪画派,这个命名本身就没有局限于一个地域,从这一点来说,它可以使冰雪画派的样式更多样化一些。但作为目前的冰雪画派,还缺少继于志学之后的一些名家。
梁江在发言中指出,除了从冰雪山水、从冰雪画派这个角度切入以外,还可以从于志学先生的个案角度切入,可以从中研究很多问题。于志学的创作之路,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画家应当走的创新之路,是值得我们借鉴或思考的。他的艺术探索、他的艺术成绩,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一个画家怎么去走向成功?成功以后还该做什么?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论坛可能会更深入一些,所包涵的内涵就非常丰富了,可以从中给当代中国美术提供一些非常鲜活的思想资源。针对全国出现的地方画派热的现象,他提出“现在全国有些地方提出打造画派的口号有拨苗助长的成分,但冰雪画派是于志学先生在冰雪山水画做出了大家认可的创造之后,进一步向前推进、强化、形成的群体,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创立的画派,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这就超越了所谓打造画派的人为现象。从这一点上,可以给当代美术界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
冰雪的题材涵盖面大,分布范围广,这是冰雪画派能够走出地域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立足于地域,超越地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从深化文化的角度、从提升人文精神的角度去发展画派,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上海美术馆研究员尚辉肯定了画派三届展较之二届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他认为“这次论坛把地域文化的概念提出来,本身就是这个画派一个更高的起点。要把地域文化和冰雪画派上升到一种文化关系上,把地貌的感受转化成一种文化的感受。冰雪画派首先是地域文化的产物,但眼光应该看到它是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在创造表现地域文化的特质和质感的时候,所用的语言应是现代的、当代的,而不仅仅是传统。”在谈到画派存在的问题时,他指出冰雪画派二十年来更多的是在笔墨语言、技法上如何把冰雪纳入到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内着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包括个性和风格在内、把地域文化的抽象概念,转化成对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审美境界和审美艺趣的一种追求上。
李人毅回顾了对冰雪画的认识过程,对画派展览的感受,他以来自东北人的感受,感觉到冰雪画派成员的作品各有差异。他提出画派形成的四个因素: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绘画群体、有地域性的广泛影响。冰雪画派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并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如十届全国美展一等奖获得者袁武,画的抗联战士,就应用了冰雪画的技法,冰雪画从山水发展到了人物、花鸟,说明冰雪画派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了根。
曲燕的发言从于志学艺术风格的创建谈到冰雪艺术的发展空间很大,有许多可以提炼、发挥和跳跃的地方。每个地区的地域风貌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黑龙江这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很多风俗,这种地域文化构成的人与自然的东西应当通过画面体现出来。应当从冰雪、从对人生、对自然和生命的体验当中挖掘,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开拓新途径。来自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的美术系教授王纯信从冰雪画和地域文化的渊源关系入手,提出冰雪画符合东北人的审美情操,是和东北各民族“色尚白”的审美习俗相一致,冰雪--色尚白 --冰雪山水,是天人合一的完美和谐。
地域文化与画派风格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仲在研讨会总结中指出,冰雪画派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冰雪画派的独特性更加强化,把冰雪画派本身的本质特征、独特魅力、、区别于其它的画派的特点充分地强化出来,要经常回到艺术原点去思考——艺术是干什么的?要从艺术原地那里去寻找新的意境,寻找新的笔墨,寻找新的技法,寻找创新的刺激,这是最根本的。
在研讨会结束的第二天,冰雪画会举行了2004年年会。
2004冰雪画派三届展(哈尔滨)掠影

2003年冰雪画派第三届作品展在于志学美术馆开幕

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马顺强在冰雪画派第三届作品展开幕式讲话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立民发言

《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邵建武在冰雪画派第三届作品展开幕式讲话

2004年冰雪画派成员与全国美术理论家合影

2004年冰雪画派三届展研讨会太阳岛冰雪论坛

冰雪画派三届展研讨会

《美术》主编王仲主持冰雪画派三届展研讨会太阳岛冰雪论坛会场

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马顺强在研讨会发言

人民日报邵建武在冰雪画派研讨会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梁江在研讨会发言

《美术观察》副主编李一先生发言

上海美术馆研究员尚辉在研讨会上发言

赵毅院长在发言

美术执行编委李人毅在研讨会发言

《中国书画报》编辑曲燕在研讨会发言

尚辉在主持研讨会第二单元

2004年冰雪画会年会

研讨会第二单元

于志学向美术主编王仲先生介绍冰雪画派作品

于志学为周尊圣点评作品

于志学为画派成员点评作品

冰雪画派三节展海报20041212广告
郑重声明:本网为冰雪画派唯一官方网站,凡和本画派相关的文档、图片等所有信息均以本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未经画派和本网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用本网信息从事和冰雪画派相关的任何活动。如有盗用本网信息从事各种活动的,我网均不予以认可,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